微信号公众号
全国诊疗热线:18201366978
首页 > 健康讲堂 > 足踝的解剖学基础
足踝的解剖学基础

 涉及踝足部运动学的骨骼包括胫腓骨远端和足骨,足骨包括跗骨、跖骨、趾骨。其中跗骨7块,属短骨,分前、中、后三列。

 

后列包括上方的距骨和下方的跟骨;中列为位于距骨前方的足舟骨;前列为内侧楔骨、中间楔骨、外侧楔骨及跟骨前方的骨。

 

跖骨5块,自内侧向外侧依次为第1-5跖骨,形状和排列大致与掌骨相当,但比掌骨粗大。

 

跖骨近端为底,与跗骨相接,中间为体,远端称头,与近节趾骨相接。第5跖骨底向后突出,称第5跖骨粗隆,在体表可扪到。

 

趾骨14块,踇趾为2节,其余各趾为3节。形态和命名与指骨相同。

 

对于胫腓骨远端来说,相对比较重要的骨性标志是内、外踝,内踝在踝部内侧面,是胫骨远端的一个突起,外踝则在踝部的外侧面,是腓骨的最远端。外踝比内踝更突向远端,因此踝关节的外翻运动比内翻运动受到更多的限制。

 

 

踝足部关节包括距小腿关节,距跟关节,跗横关节,附跖关节,跖骨间关节,跖趾关节和趾骨间关节。

 

距小腿关节也称踝关节,由胫、腓骨的鞍形下端与距骨滑车构成,近似单轴的屈戊关节,胫腓骨下端形成的空穴形状与距骨上关节平面的形状非常适应。距骨体(滑车)的上部是楔形,前部要比后部宽约1/4,宽度平均相差2.4mm,前部的最小差异约为1.3mm,最大差异约为6mm,从前到后,关节面跨度约呈现105°的扇形。

 

踝关节的基本运动是背屈和跖屈,转动轴通过内、外踝尖点下方,从前、内侧延伸到下、后、外侧 ,也就是说当膝关节的水平轴垂直人体中线(如矢状面时),内踝尖端通常在外踝尖端的前上方,因此踝关节轴与矢状面、额状面和横截面都是倾斜的

 

踝关节的关节囊附着于各关节面的周围,囊的前、后壁薄而松弛,两侧有韧带增厚加强。内侧有内侧副韧带(或称三角韧带),为坚韧的三角形纤维索,由起于内踝的前、后部远程的浅层和深层两部分组成。

 

浅层部分包括胫舟韧带,胫跟韧带(止于跟骨结节上的距骨支持带)和胫距后韧带,深层部分是胫距前韧带,能防止踝关节(距小腿关节)侧向移动。

 

三角韧带极为强厚,所以踝部外翻的扭伤少见,强力的外翻可能在韧带撕裂前,已产生韧带附着处的撕脱或骨折。外侧韧带由三条韧带扇形分布加固关节。

 

相对较弱的距腓前韧带,通过腓骨踝前面,至于距骨上;较长和较强的跟腓韧带,起于外踝表面的近端,止于跟骨外侧表面结节上;距腓后韧带,起于距骨后方突起,水平向后止于腓骨外髁后方突起。

 

 

与踝足部运动学有关的肌包括小腿肌和足肌,除腓肠肌和腘肌外都起于近侧的胫骨和腓骨,小腿肌可分为三群:

 

前群肌位于胫骨前缘的外侧,包括胫骨前肌、坶长伸肌、趾长伸肌和第3腓骨肌。

外侧群位于小腿的外侧部,所占的区域较小,包括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。

后群分浅深两层,浅层包括强大的小腿三头肌(腓肠肌和比目鱼肌),深层包括腘肌,趾长屈肌,坶长屈肌和胫骨后肌。

 

足肌分为足背肌和足底肌

足背肌较薄弱,为伸坶指的坶短伸肌和伸第2-4趾的趾短伸肌,它们的起点和肌腹在跗窦前方的足背外侧面,远侧端分四腱附着于大坶趾近节趾骨的基底部以及第2-4趾的趾长伸腱的外侧边。

 

它们为腓深神经的分支(L2-S1)支配,作用为伸第1-4趾的跖趾关节,并平衡来自外源性伸趾肌的内侧拉力。

 

足底肌分为内侧群、外侧群和中间群,内侧群有坶展肌、坶短屈肌和坶收肌;外侧群有小趾展肌和小趾短屈肌;中间群由浅入深排列有趾短屈肌、足底方肌、4条蚓状肌、3块骨间足底肌和4块骨间背侧肌。

 

它们主要的功能是在行走和跑步时支持足弓,补充长屈趾肌的力和在摆动相中对抗屈肌来保持趾伸直。

 

 


京ICP备18041478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