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号公众号
全国诊疗热线:18201366978
首页 > 健康讲堂 >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什么?如何治疗?
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什么?如何治疗?

马蹄内翻足

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什么?先天性内翻足怎么治,治疗方法?足踝矫正专家胡霞介绍如下:

一、概念

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指先天性足内翻、下垂、内收及胫骨内旋畸形,形似马蹄状。相当于中医学“痿证”范畴。本病是足部最多见的先天性畸形,发病率约为0.1%,男性多于女性,可单侧发病,也可双侧发病,有时与并指(趾)、多指(趾)等其他先天畸形同时存在。

二、病因病机

1.病因中医认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由先天禀赋不足所致。而现代医学认为,本病病因至今尚不明确,多数学者认为由多种因素所致,目前主要倾向于与胚胎早期发育异常、胎儿足在子宫内位置不正,以及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。

2.病机本病早期以软组织异常和骨的排列改变为主,晚期方才出现明显的骨关节马蹄状畸形。随着年龄增长,畸形日趋严重。病理变化主要有三种,即跖屈、内翻和内收畸形,畸形主要包括足跟内翻、前足内翻和距小腿与距下关节跖屈,以及胫骨内旋畸形。其主要病理变化如下

(1)骨关节畸形:随着年龄的增长,骨关节畸形呈进行性加重,早期主要表现为骨的排列的改变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尤其是站立行走后,跗骨及跖骨的形态变化和关节位移逐步加重,主要表现为:①距小腿关节跖屈畸形,距骨前移,距骨滑车几乎从踝穴脱出;②跟骨跖屈内翻,跟骨结节上提变小;③足舟骨向内下方移位,距舟关节呈半脱位;④跖骨明显内收畸形;⑤骰骨和第4、5跖骨和趾骨代偿性粗大。⑥小腿胫骨远段轻度旋内畸形。

(2)软组织改变:随着骨的形态结构变化,患足软组织也出现相应的改变。主要是足内侧和足底的软组织短缩,跟腱、跖腱膜以及胫骨后肌、趾长屈肌、蹰长屈肌等肌腱极度挛缩,足部外侧软组织及肌肉持续被牵拉而延伸。

三、临床表现

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出生后畸形即显现出来,临床上根据畸形的严重程度通常分为轻型(松软型)和重型(僵硬型)。

1.轻型(松软型)足轻度内翻下垂,足前部内收,足跟大小正常,小腿后肌群轻度萎缩。被动背屈、外翻足时,可以矫正其马蹄内翻畸形,能使患足达到或接近中立位,但有一定的弹性阻力。足跖面出现皱褶。多为1岁以内患儿。

2.重型(僵硬型)足部严重跖屈内翻畸形,足前部内收、内翻,足跟变窄小,小腿后肌群萎缩,跟腱挛缩。被动背屈、外翻足时,难以矫正其马蹄内翻畸形。行走时足外侧部着地,若为单侧畸形,行走时步态跛行;若为双侧畸形,则行走时呈摇摆步态。

四、辅助检查

1.X线包括足前后位和高度背伸位的侧位片。单侧畸形要投照健侧以作对比。拍摄正侧位像均应取站立或足背屈位。临床常用的是测量跟距骨纵轴线的交角,即跟距角。正常足,正位片距骨中心的纵轴线经舟骨、楔骨达第一跖骨,而马蹄足跟骨中心的纵轴线可达第四跖骨,两线相交成跟距角,为20°~40°;侧位片的跟距骨角为35°~50°角。马蹄内翻足的正位片示跟、距骨二者重叠,均朝向五跖骨,跟距角减小甚至消失;侧位片示跟距角<35°,般为20°或更小,跟、距骨呈平行关系

2.B型超声检查

B型超声检查是可以用来诊断婴幼儿马蹄足的常规检查,对于观察软骨的情况具有X线片无法替代的作用。

五、诊断及鉴别诊断

1.诊断要点

(1)婴儿出生后即有一侧或双侧足部跖屈内翻畸形。

(2)足前部内收内翻,距骨跖屈,跟骨内翻跖屈,跟腱、跖筋膜挛缩,前足变宽,足跟变窄小,足弓高。外踝偏前突出,内踝偏后且不明显。

(3)站立行走时足外缘负重,严重时足背外缘负重,负重区产生滑囊炎和胼胝。

(4)单侧畸形,走路跛行;双侧畸形,走路摇摆。

(5)X线片:正位片距骨与第1跖骨纵轴线交叉成角>15°,侧位片上距跟角(距骨纵轴和跟骨纵轴夹角)<30°。

2.鉴别诊断

(1)中医鉴别诊断

①偏枯亦称中风、半身不遂,一侧上下肢体偏废不用,常伴有语言謇涩口眼歪斜,久则患肢肌肉枯瘦,其瘫痪是由于中风而致,故可鉴别。

②痹病痹症后,肢体关节疼痛,不能运动,肢体长期发用,类似痿病,但痿病肢体关节一般不痛。故可鉴别。

(2)西医鉴别诊断

①脊髓灰质炎后遗症:婴儿出生时正常,有脊髓灰质炎病史,引起多处肌肉肌力明显减弱或完全麻痹。肌电图或体感诱发电位检�可帮助鉴别诊断

②多发性关节挛缩症:四肢多关节发病,发病之初即有明显骨关节畸形改变,易扳正,X线可明确诊断。

③脑性瘫痪:为痉挛性瘫痪,表现为肌张力增高,腱反射亢进,有病理反射。有脑受累的其他表现。

六、廖氏治法辨证治则

肝主筋,肾主骨,筋骨既赖肝肾精血津液的充养,又赖肝肾阳气的温煦,因先天禀赋不足,使肝肾亏损,肝失疏泄,肝气郁结,气滞血瘀则气血运行不畅,深入筋骨,导致经络阻滞,闭阻骨节经脉;肾气不足而致筋脉失养,以致肢体软弱无力,肌肉萎缩,致关节脱位,错位,屈伸不利,延至畸形、故见活动不能(受限),废用。以中医的整体治疗观念:辨证论治为指引,以经络理论为基础,配合经络腧穴,运用舒筋解挛、理筋正骨、治病固本、三步治疗原则指导下,达到疏通经络,调和阴阳,扶正祛邪的作用,达到骨正筋柔,气血以流目的来治疗畸形足疾病的一种方法。

治疗目的:是恢复患足正常解剖结构,改变受力取向,促进足底负重面积增加,回归人自然生物力学。促进患足的内、外侧平衡平衡。(肌肉、肌筋、骨骼、肌力)

恢复足的正常站立、行走功能的同时,使原已退废、废用的踝足关节从新启动活动能力,踝关节功能重拾应用,发挥踝摇杆功能,逐渐提升踝关节的活动度、柔软度及灵活性,自由支配足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自如行走。使病患在行走姿势得到改变,心里障碍极大改善,获得较好的自信心,解除压抑心理状态、调整抑郁沉闷意志,回归家庭和社会,大大的提高了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,减少家庭与国家社会的负担。

治疗原则:中立(力线中立)、对称(躯干对称)、平衡(肌肉肌筋骨骼肌力)、活动(踝、足部各关节具备活动功能)。

重点:廖氏治疗原则的(活动)这项,是西医开刀方式达不到的!


京ICP备18041478号-1